山西醫(yī)科大學汾陽學院 關于2025年度人文社會科學專項研究(高校輔導員研究)課題申報工作的通知
各系(部):
為做好2025年度我校人文社會科學專項研究(高校輔導員研究)課題的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第28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全面加強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行動方案》,不斷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提供有力支撐。
二、選題要求
1.課題要以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全國、全省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對輔導員工作的新要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彰顯時代特征;要針對我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和急需解決的問題開展應用性研究,嚴禁抄襲、杜撰。
2.要求嚴格參照《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輔導員研究)課題指南》的重點研究方向設計研究內容,也可在符合課題指南前提下,立足輔導員工作的實際認真凝練、自擬題目,并在課題名稱后用括號注明所依托重點研究方向的序號。研究課題名稱應表述規(guī)范、準確、簡潔。(課題指南見附件1)。
三、申報條件
1.只限我校入職1年及以上專職輔導員系列及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申報系列;
2.主持人作為課題負責人,必須是課題研究全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研究者,能夠實際從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擔和負責組織項目的實施;
3.每個申請者限報1項。課題組成員一般不應少于3人,其中一線專職輔導員不少于2人(含課題負責人)。所列課題組成員必須征得本人同意并簽字,否則視為違規(guī)申報;
4.有在研項目或未結題項目的申請者,不得申報本次項目。
四、評審立項及管理辦法
1.本專項研究課題申報工作,由各相關部門先行組織遴選并推薦;
2.相關部門審批后報送有關申報材料,由學校學生工作委員會組織有關專家按照公平、公正、公開、擇優(yōu)的原則進行評審,確定立項課題情況。
3.立項分為重點、一般和不予立項,重點課題經費1萬元,一般課題經費0.5萬元;
4.課題研究周期為2年。立項半年后進行中期檢查,一年期中期匯報,課題研究期滿,由學生處組織結題驗收(嚴格執(zhí)行“前項不結后項不立”的原則);
5.課題成果最終呈現形式原則上為調查研究報告、決策建議、論文(著作),成果要反映我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實際,應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
6.資助課題結題后憑發(fā)票、稿件錄用通知予以報銷,金額不超過資助額。研究期限到期不能結題的,可根據進度情況提出不超半年的延期,再逾期或未在規(guī)定時間提出需延期的將予以撤銷。
五、申報材料及報送要求
請相關申報人在2025年3月27日前將紙質版《山西醫(yī)科大學汾陽學院輔導員工作專項研究課題申報書》(見附件2)(一式兩份)加蓋部門公章后,報送學生工作部(處)輔導員工作室沙云玉老師收, 電子版申報書(附件2)發(fā)送至郵箱shayunyunn@163.com,注明“申請人姓名+輔導員2025年專項研究課題”。
六、其他要求
1. 申請人填寫《申報書》前須仔細閱讀課題申報通知和課題管理辦法。填寫內容應簡明扼要,突出重點和關鍵。提高申報質量,避免重復申報;
2.本次項目評審采取匿名方式;
3.申請人應如實填報材料,確保無知識產權爭議。凡存在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等行為的,一經發(fā)現查實,取消三年申報資格,如獲立項即予撤項并通報批評;
4.各申報人及審核部門應切實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加強對申報材料的審核把關,確保填報信息的準確、真實,切實提高項目申報質量。如違規(guī)申報,將予以通報批評。
附件1. 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輔導員研究)課題指南
山西醫(yī)科大學汾陽學院
2024年3月18日
附件1
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
(高校輔導員研究)課題指南
序號 | 課題名稱 |
1 | 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研究 |
2 | 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高校文化育人實踐路徑研究 |
3 |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指導高校學生黨建質量提升研究 |
4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長效機制研究 |
5 | 高校輔導員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入腦入心的有效路徑研究 |
6 | 新時代創(chuàng)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路徑和方法研究 |
7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評價機制研究 |
8 | 高校輔導員在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中的作用發(fā)揮研究 |
9 | 教育強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培養(yǎng)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的著力點研究 |
10 | “ 時代新人”視域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研究 |
11 | 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研究 |
12 | 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研究 |
13 | 新時代偉大變革成功案例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研究 |
14 | 發(fā)揮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
15 | 中國高校儀式教育體系構建研究 |
16 | 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研究 |
序號 | 課題名稱 |
17 |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 |
18 | 基于學生群體畫像分析的高校精準思政研究 |
19 | 數字化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 | 高校實踐育人空間陣地拓展路徑研究 |
21 | 實踐育人大課堂建設路徑研究 |
22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 |
23 | 構建高校輔導員專業(yè)化發(fā)展體系研究 |
24 | 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路徑研究 |
25 | 高校輔導員工作室建設有效路徑研究 |
26 | 增強高校輔導員與學生談心談話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 |
27 | 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專業(yè)課教師協(xié)同育人研究 |
28 |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yǎng)研究 |
29 | 構建高校輔導員培訓核心課程體系研究 |
30 | 大數據賦能高校輔導員成長與發(fā)展機制研究 |
31 | 高校專職輔導員職業(yè)發(fā)展體系與晉升路徑研究 |
32 |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機構)中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 |
33 | 網絡群體極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應對研究 |
34 |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影響力和輻射度提升研究 |
35 | 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特點與引導策略研究 |
36 | 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內容、載體及培育機制研究 |
序號 | 課題名稱 |
37 | 大學生網絡 “亞文化”現象的教育引導研究 |
38 | 網絡正能量生成機理及傳播機制研究 |
39 |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打造的機制研究 |
40 | 高校網絡育人成果的評價機制研究 |
41 | 大學生數字化精神交往新樣態(tài)研究 |
42 | 大學生婚育觀的影響因素及特點研究 |
43 | 高校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引導機制研究 |
44 | 高校思政類微信公眾號的建設現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 |
45 | 高校網絡文化產品精準推送機制研究 |
46 | 大學生 “輕社交”現象的心理機制與有效應對研究 |
47 | 大學生心理問題多維度感知系統(tǒng)研究 |
48 | 新時代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難點與對策研究 |
49 | “五育并舉”促進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創(chuàng)新研究 |
50 |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路徑與機制研究 |
51 |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特點與干預策略研究 |
52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醫(yī)社協(xié)同機制研究 |
53 | 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積極社會心態(tài)培育研究 |
54 | 學生負面情緒疏解引導策略研究 |
55 | 高校學生組織育人的路徑和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 |
56 | 場館育人的有效路徑研究 |
序號 | 課題名稱 |
57 | 高質量供給學生活動工作策略研究 |
58 | 研究生 “導學思政”工作體系研究 |
59 | 輔導員對大學生高質量就業(yè)的作用機制發(fā)揮研究 |
60 | 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對策研究 |
61 | 高職高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對策研究 |
62 | 高校建立黨紀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制度機制研究 |
63 | 高校黨建工作與事業(yè)發(fā)展深度融合模式研究 |
64 | 強化高校院系黨組織政治功能與組織功能內涵與路徑研究 |
65 | 加強高校青年教師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工作機制研究 |
66 | 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 |
67 | 高職高專學生黨建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 |
68 | 高校海外留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研究 |
69 |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員作用發(fā)揮機制研究 |
70 | 高校 “樣板黨支部”示范引領作用發(fā)揮研究 |
71 | 高校 “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發(fā)揮作用模式研究 |
72 | 新時代高校組織員核心素養(yǎng)和提升路徑研究 |
73 | “一站式”學生社區(qū)綜合管理模式建設高質量發(fā)展的內涵與實現路徑研究 |
74 | 高校 “大先生” 時代內涵與培養(yǎng)路徑研究 |
75 | 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 |
76 | 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
序號 | 課題名稱 |
77 | 數字賦能高校基層黨建研究 |
78 | 共建共享模式下高校黨建資源庫建設與實踐研究 |
79 | 新時代高校國家安全教育有效策略研究 |
80 | 涉校網絡自媒體管理研究 |
81 | AI新技術發(fā)展與應用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研究 |
82 | 生成式人工智能對大學生就業(y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
83 |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學生學術誠信與學術規(guī)范引導機制研究 |
84 | AI輔導員的意識形態(tài)風險及防范化解策略研究 |
85 | 網絡意識形態(tài)陣地創(chuàng)新管理研究 |
86 | 高校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 “楓橋經驗”體制機制研究 |
87 | 經濟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思想認知影響的作用機制研究 |
88 | 構建高校學生思想動態(tài)感知體系研究 |
89 | 網絡社會思潮對高校學生的影響研究 |
90 | 高校學生利益訴求表達方式及引導策略研究 |